科技輔導員創(chuàng)新小論文
???????
????????????——呼吸模擬裝置的制作
???????????????深圳市福田區(qū)麗中小學科學組 ????艾小蘭
【摘要】創(chuàng)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xiàn),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作為小學的科學教師,我們更應該結(jié)合教材,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直觀形象地展示科學原理,讓孩子們參與其中,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學習科學的興趣,下面我個人針對《感受我們的呼吸》這一課在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談談一些教具改造的心得。
【關(guān)鍵詞】目的??
思路??
工具材料??
制作過程??
科學性??
先進性??
創(chuàng)新點
【正文】打造課堂效率一直是科學教師們堅持不懈的追求,科學課堂的高效性,除了適宜的教學方法外,教師們還要重視巧妙、靈活、合理地利用科學教具,教具對于課堂教學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能加深同學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如何讓四年級的學生理解呼吸中吸氣和呼氣的過程呢?我一邊備課一邊思考,改進做法,課堂授課的質(zhì)量得到逐步提高。具體做法如下:
一、?課標與教材分析,把握教學目的
- 教材分析
本實驗位于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節(jié):感受我們的呼吸這一課是我們的單元起始。這個單元以“人體具有進行各種生命活動所需的器官,這些器官和外界進行著物質(zhì)和能量的交換”為線索,設(shè)計了有層次的探索活動:1—3 課關(guān)注呼吸與健康的關(guān)系。通過今天的學習,學生將有機會體驗與探索人體呼吸過程,了解空氣對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 課程標準要求
課標指出本節(jié)的重要概念是:?
a.呼吸是人體的重要活動,呼吸的過程是氣體交換的過程,氧氣對生命具有重要的意義。 b.鼻腔、口腔、氣管、肺等器官共同參與呼吸活動。c.呼吸系統(tǒng)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從大氣中攝取代謝所需要的氧氣,排出代謝所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
3、學情分析
學生是在二年級下冊“我們自己”單元學習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探索人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及其與外界物質(zhì)的聯(lián)系。學生通過這一個單元的學習、活動和體驗,認識呼吸是我們的身體從外界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的過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4、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
a.開展呼吸體驗活動,感受呼吸時身體各部分的變化。
b.進行人體呼吸的模擬實驗,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過程中的協(xié)同合作。
c.對探究自己的身體感興趣,在體驗活動中,保證研究的真實性。
d.在體驗活動與模擬實驗中,樂于參與集體的討論,分享彼此的觀點。
模型一:?
模擬呼吸、膈肌運動模型
1、實驗方式改進:?
原實驗是演示實驗,學生的參與度低,但學生對該實驗很感興趣,為此改為學生動手操作的分組實驗。
2、實驗材料改進:?
實驗之前學生整理實驗器材時發(fā)現(xiàn),原實驗材料中模擬胸廓的玻璃罩、模擬氣管的玻璃管數(shù)量有限、易碎,用于密封的橡皮塞材質(zhì)較硬打孔困難。師生討論后改為用透明的塑料瓶模擬胸廓、塑料吸管模擬氣管、橡皮泥用于密封,改進后的材料容易獲得而且安全,能保證每位同學都能自已準備一份。
3、實驗步驟:
(1)取適合的塑料瓶,去除底部;
(2)利用橡皮筋,將模擬肺的小氣球固定在飲料吸管的一端;
(3)取適量的橡皮泥,將瓶口密封;
(4)將模擬膈肌的氣球固定在塑料瓶底部。
?
??????????????????????????????????
圖一
圖二 ??????????????????????????????????圖三
4、實驗結(jié)果分析:?
吸氣,是含有氧氣的空氣由鼻腔或口腔進入氣管,再進入肺的過程。此時胸腔擴張,腹部收縮,膈肌向下運動;呼氣,是交換后的空氣由肺部到氣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過程。此時胸腔收縮,腹部放松,膈肌向上。
1、將體驗式教學法、模型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等融入在教學過程中,使課堂生動有趣。
2、將科學、數(shù)學、美術(shù)學科融入在教學過程中,讓科學課堂豐富多彩。
3、實驗教具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改進了呼吸運動模擬裝置,改進后的模型,制作科學,外觀形象,效果顯著,形象地演示了呼吸運動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興趣,激發(fā)潛力,充分實現(xiàn)學生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效促進課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科學 課程標準(2018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社,2018:6-14.
[2]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8:60-69.
[3]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能力[J].周敏.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01)
(作者簡介:艾小蘭,女,重慶人,畢業(yè)于重慶三峽學院生物教育專業(yè),任教于福田區(qū)麗中小學五、六年級科學。熱愛教育事業(yè),喜歡和孩子一起做實驗,注重對孩子們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與評估。多次獲得 “行政教師教輔專業(yè)獎”、“福田區(qū)先進個人獎”。
電子郵箱:ailan19840413@163.com電話:136895150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