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歷史長河的“無影燈”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姚昆侖
發(fā)布時間:2024-07-02
瀏覽次數(shù):1214

十五枝連枝青銅燈。(姚昆侖供圖)


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

新華社發(fā)(河北博物院供圖)


漢代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雁魚釭燈。此燈呈雁回首銜魚佇立狀,由雁銜魚管、雁體、燈盤、燈罩組合而成。魚身及雁頸、雁體中空相通。燈火點燃時,煙霧通過魚和雁頸導入內,被其中貯存的清水吸收溶解,幾乎沒有污染。兩片弧形燈罩可左右轉動,既能擋風,又可調節(jié)燈光亮度。

尹傳紅 攝


科學人文

“吾咿聲里漏初長,愿借丹心吐寸光。萬古分明看簡冊,一生照耀付文章?!痹x宗可《書燈》一詩,形象地描述了燈在傳承文明中的作用。

在發(fā)明電燈之前,燈與火總是連在一起的。燈火驅除長夜的幽暗,人類不再因黑夜而煩悶、孤獨和恐懼。同時,燈對文化的傳承和社會文明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學子們可以挑燈夜讀,對人生未來充滿憧憬。

然而,從考古發(fā)掘和傳世的殷商乃至周朝的遺物中,都沒有發(fā)現(xiàn)燈、燭的實物,就是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沒有燈、燭之類的字樣。燈具究竟起于何時?

十五枝連枝青銅燈

1977年,河北平山戰(zhàn)國墓中出土一盞十五枝連枝青銅燈,為現(xiàn)今所見連枝最多、制作工藝考究的一盞。同時出土一盞三個燈盤的銀首銅身人俑銅燈,燈體飾以精細的錯金銀,可謂銅制人俑燈的精品。據考證,墓主為中山國第三位君主桓公姬桓,于公元前300多年逝世。

十五枝連枝燈構思巧妙,設計精致,制作考究。其燈體高84.5厘米,重13.85千克,是放置在房內的地座燈,由燈座、燈柱和燈盞三部分組成。燈座呈圓形,燈腳造型為三只雙身老虎承托狀,上鏤雕夔龍紋,其上還雕塑著兩個上身赤膊,下身穿著短裙的站立男子,正在向燈柱上的小猴拋食。

令人驚異的是,同時點亮燈柱上的15個燈盞,燈下竟然無影子。我們知道,器物在單一光源照射下會產生影子,又叫本影。但如果在器物周圍放上若干光源,本影就會越來越小甚至消失,工匠們就是巧妙地利用這一原理,將15個燈盤按照高低錯落排列,形成了以燈柱為中心的圓形大面積光源。這樣既消除了本影,又擴展了照明空間,這幾乎與現(xiàn)代無影燈的原理一樣,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無影燈。

連枝燈是古代燈品中的精品之一,可推斷在此前就有相似的燈具了。連枝燈上的燈盤少則3個,多則上百。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韓國夫人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痹诮鼛资甑目脊虐l(fā)掘中,出土了不少連枝燈,不僅有用銅制的連枝燈,而且還有用陶、鐵,甚至玉等材料制作的連枝燈。

精致多姿的古代燈

燈的形制隨時代發(fā)展不斷演進。在河北保定滿城區(qū)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一精致的長信宮燈。該燈造型別致,一個跪坐的宮女全神貫注地雙手執(zhí)著一盞燈,誠摯地為主人照明。燈高48厘米,通體用銅制作,外面鎏金。據考證,長信宮燈大約制作于公元前173年至公元前159年之間,2000多年后仍金光奪目。

出土的歷代燈中,多姿多態(tài),精品不乏,如廣州出土的漢代猴首人身銅燈、陶質龜形燭臺,廣西梧州出土的東漢羽人銅燈,河北的漢代朱崔銅燈,河南陜縣(今三門峽市陜州區(qū))的陶制鳥燈,河北曲陽縣的北魏柱狀銅燈,山東濟南東魏墓中的滑石蓮花燈,北京豐臺遼墓中出土的白瓷燈……這些燈不僅在制作上匠心獨運,材質上各臻其妙,而且也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文化習俗。除了照明之用外,燈還逐漸演化成了一種裝飾。漢代后,尤其形成了宮中元宵張燈的習俗,使各種彩燈嶄露出風采。唐代時,睿宗有一年在京安福門外作一“燈輪”,高二十丈,其上用金銀作飾,掛上錦緞,燃燈五盞,并令宮女穿戴華麗服飾作陪,千余妙齡女子在燈下踏歌三日,場面熱烈氣派之極。

到了宋代,蠟燭燈具開始盛行。京城燈品豐富,通宵燈火璀璨,有“千門萬戶,星羅炬列”之稱。其中走馬燈最負盛名,這項發(fā)明是利用空氣受熱上升形成空氣流動來推動燈籠中部的紙剪人馬隨葉輪旋轉,燈中不同的剪紙內容顯示了不同時代文化內涵,如“秦軍夜?jié)⑾剃柣稹薄皡蔷嫦Y赤壁兵”等。此外,還出現(xiàn)了燈球、滾燈、無骨燈、墨紗燈、羊皮燈、斗雞燈、鞋燈、水燈等形式的彩燈。

據清代袁牧的《續(xù)子不語》記載,康熙年間河道總督趙世顯,與一名叫張灝的富豪比誰張燈更多,以顯富貴。張在樹林中張燈六千,高低錯落。每晚動用三百差役點燈,頃刻間林中燦若星河。持續(xù)半個月的燈光秀,令人們稱羨不已。而趙世顯點燈時,用工不過十人,藏有玄機。原來他的燈燭用火藥線連接,下令點燈時,快速燃燒的火藥線陸續(xù)點亮群燈,使張自嘆不如。

(作者系《中國高新科技》總編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